商品说明:
为回馈广大学员,凡参与人行图书预售活动,即可免费听图书配套讲座
(一)图书配套讲座安排:
课程名称 | 课程内容 | 上课时间 | 课程具体安排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行测理篇 | 图书讲解(行测理) | 6月26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行测理篇 | 图书讲解(行测理) | 7月1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行测文篇 | 图书讲解(行测文) | 7月3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行测文篇 | 图书讲解(行测文) | 7月8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经济篇 | 图书讲解(经济) | 7月10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金融篇 | 图书讲解(金融) | 7月15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申论篇 | 图书讲解(申论) | 7月17日 | 19:00-21:00 |
人民银行用通关攻略讲解——申论篇 | 图书讲解(申论) | 7月22日 | 19:00-21:00 |
(二)2020中国人民银行图书听课链接:http://19.offcn.com/class-50724/
免费活动:中国人民银行每周一、周三都有线上19课堂的免费直播课,详情添加QQ群:466547218
(三)听课流程:
① 手机端:下载“19课堂”,登陆账号进入【我的课程】找到本课程,即可学习。
② 电脑端: 搜索http://19.offcn.com/,登录账号进入【我的课程】,即可学习。
③平板端:下载“19课堂”App,登录账号进入【我的课程】找到本课程,即可学习。
《中公版·2020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通关攻略》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本书将考试中涉及的常考内容进行了集中,方便考生复习。本书共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上篇: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本篇主要讲解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
中篇:经济金融。本篇主要讲解了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
下篇:申论。本篇主要对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和文章论述题进行了讲解。
另外,购买本书可体验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在线题库、考友圈答疑和视频直播)。
《中公版·2020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通关攻略》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中公教育图书编写团队对人民银行近年来招聘考试的真题进行研究,编写了本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依据考情,分析真题。
中公教育图书编写团队通过研究近年来人民银行招聘的考试真题,分析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精选相关内容编辑成书。
第二,提炼内容,讲解精练。
由于人民银行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本书将人民银行招聘考试中的相关常考知识编辑成书,提炼了基础内容。希望考生通过本书能了解参加人民银行招聘考试所需的常考知识。
第三,实战模拟,边学边练。
本书在各章最后,设置“习题演练”,以达到通过做题复习考点的目的,让考生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点,加深印象。
第四,添加二维码,随时答疑。
本书在部分考点讲解内容和例题,加入了部分二维码。这些二维码是中公教育图书编写团队针对书中的部分题目和考点的视频讲解,方便考生在遇到疑问时,能随时听取讲解。
同时,购买本书可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的服务。
上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本教材含相关考点体验课程,高清精选视频在线学听课地址:c.offcn.com
第一章常识
考点一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排序
中国古代发生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我们选出了一部分代表性事件,排序见下图。
图1-1-1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排序
考点二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排序
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选出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排序见下图。
图1-1-2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排序
考点三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演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灿烂的古代学术思想。我们精选了一部分古代学术思想,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1-1中国古代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具体内容
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孟子倡导民本思想以及道德伦理,将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并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荀子继“孔孟”二人后提出“礼”“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
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首次提出将“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
墨家思想墨家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墨家创始人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墨家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子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集法家思想大成
汉代经学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经学”是以研究《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开始的,又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刘歆、郑玄
魏晋玄学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其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向秀等
宋明理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汉儒(主要是古文经学派)治经侧重名物训诂,宋儒则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其代表人物有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
清代朴学朴学也称“考据学”,指清代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乾隆、嘉庆时代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朴学的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
考点四中国诗词古韵
诗和词是我国文学的两座巅峰,我国诗词发展情况的简要介绍见下表。
表1-1-2中国诗词发展历程时期具体内容
先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浪漫主义的源头
秦汉《古诗十九首》: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汉乐府诗: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魏晋
南北朝“建安风骨”: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为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典范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田园、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唐代初唐:代表作者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其中王维被尊称为“诗佛”;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被誉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被誉为“诗圣”
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兴起“新乐府运动”,“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
晚唐:以杜牧、李商隐为代表,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李商隐创造了无题诗
宋代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辛弃疾:“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等手法移植于词中
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李清照: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有“000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国古代有许多与节日相关的民俗活动,很多民俗活动都被记录在古诗词中。我们汇总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古代诗词,具体见下表。
表1-1-3古代诗词中的传统节日节日相关诗句习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东风夜放花000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
清明节
(阳历四月四日至
六日之间)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骆宾王《镂鸡子》)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000。(韦庄《长安清明》)扫墓、祭祖、踏青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吃粽子、赛龙舟、编五彩绳、挂艾草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王建《宫词》)乞巧、拜魁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一》)赏月、观潮、饮桂花酒、吃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孟浩然《九月得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的
晚上)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李世民《除夜》)
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储光羲《秦中守岁》)与亲人相会、守岁
考点五中国古代戏曲小说
我国戏曲小说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1-4中国古代戏曲小说
类别时期具体内容
戏曲元代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为《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
郑光祖: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誉,后人称其作品《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代表作为《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为《梧桐雨》《墙头马上》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为《西厢记》
明代汤显祖: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清代“南洪北孔”:洪昇,代表作《长生殿》;孔尚任,代表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小说
先秦神话传说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使小说可以借助神话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和情节进行再创作
魏晋
南北朝“志怪”小说: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代表作有《搜神记》《神仙传》等
“志人”小说: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传闻逸事,《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唐代唐传奇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代表作有《李娃传》《莺莺传》
宋元宋元时期产生的话本是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叙事的大众化是其最大特点,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等
小说
明代《三国演义》: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西游记》: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三言”“二拍”:白话短篇小说。“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代《聊斋志异》: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作者是蒲松龄
《红楼梦》:清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作者是曹雪芹
《儒林外史》: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考 点六中国古代文与书法
我国古代体的演变由繁到简,而书法艺术的内涵与技法却由简到繁。文各显特色,书法风采多姿。历代文和书法演变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1-5历代文和书法演变
历史时期文及书法特点代表人物或作品
先秦甲骨文(我国最早的可识文)、金文等,为中国书法奠定了基础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西周毛公鼎铭文、战国《石鼓文》
秦代官方文为小篆,隶书开始出现,开创书法先河《泰山刻石》《云梦睡虎地秦简》
汉代隶书大盛,成为主要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马王堆帛书》《华山庙碑》
魏晋完成隶书向草书、行书、楷书等体的演变两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其被誉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兰亭序》被推崇为“行书第一”
南北朝以魏碑最胜,是一种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郑文公碑》《泰山金刚经》
唐代书学鼎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进入新境界,影响深远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颜真卿“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祭侄文稿》;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被誉为“草圣”,代表作分别为《古诗四帖》和《论书帖》
宋代帖学大行,书法发展较为缓慢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蔡襄代表作《蔡襄尺牍》,苏轼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
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元代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赵孟頫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代表作《兰亭帖十三跋》
明代由宋元上追晋唐,无重大创新文徵明《草书七绝诗轴》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79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80145号